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校友宋建军事迹

发布日期:2020-09-17  来源:教师教育学院   点击量:

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建军

宋建军小传】 宋建军,女,汉族,辽宁省凌源县人,民进会员。1973年生,1991年毕业于大庆师范普师专业,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龙北第三小学任语文教师及班主任,2002年调至西苑小学任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工作至今。中学高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大庆市模范教师,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宋建军老师从教二十九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责任感是教师的根

人们经常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形容教师的工作。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至高评价,也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

是啊,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人们把教师比做园丁,是因为教师要像花匠一样精心照料和修剪苗木,让它们成长得茁壮秀美;人们把教师称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说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格成长极其重要;人们甚至把教师比做蜡烛,是赞美和感慨教师是在燃烧着自己来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宋老师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身上的责任的分量。她更知道,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自己的责任心不可能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只能是在平凡琐碎中体现,于细微处发现和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于是,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她努力使自己做到上课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对学生耐心,干工作静心,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时间到班级里,处理事务,订正作业,观察学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习惯问题。

她常说:教孩子一年,要想到孩子的五年;教孩子五年,要想到孩子的一生。

在她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还要使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她说“期望自己的学生将来都能健康、快乐,守纪、向上,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希望将来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学生素质低,更不愿看到有学生患心理疾病,最不能想象有孩子走入人生歧途……”。

正是这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她在工作中甘于奉献,努力创新。

爱和奉献是教育的魂

宋老师说:“我没有太高的思想境界,就是爱孩子。正是因为爱孩子才选择读师范。在孩子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快乐和幸福。”

29年的教师生涯,宋老师一直教语文课兼做班主任。小学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她就像一只陀螺,不停地在校园里快乐地旋转着。

在宋老师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好苗子,都有希望成为有用之材。一个新学期,她接手的班级的学生状况非常复杂,48名学生中有37名学生的父母是外来打工者,9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为零,组织纪律性和生活习惯以及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均明显弱于其它的平行班级。谁都不愿意接手这个班,宋老师却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她在分析了班级的现状之后制定出了详尽的带班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只有一个字:爱。

她把满腔的爱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孩子们的家庭条件有限,课外读物不多,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她就从家里拿来二百多本书给学生们看,那些是她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喜爱的书。看到有些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茫然,她除了定期做家教指导外,还特意买来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籍,借给他们传阅。

她把每个学生都像宝贝一样装在心里,熟悉而珍视。学生有心事了,她与他们谈心;学生生病了,她问寒问暖,并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补课。宋老师是个忙碌的人,平时从不愿意闲聊,因为她没时间。可是一提到她的孩子们,她却总是能如数家珍般地侃侃而谈,且有一种幸福与自豪感洋溢在脸上。

张钰同学,是三年级时从农村转来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车祸离开了人世。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只好跟着奶奶生活。这个缺少父母疼爱的孩子,不但生活贫困,而且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差。为了让小张钰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宋老师给予了他母亲般的爱。每天都微笑着关心他的衣食住行,经常安排同学带他做游戏,放学后又耐心地帮他补课。慢慢地,小张钰变了,变得快乐了,变得开朗了,对宋老师产生了深深地依恋,总是喊她宋妈妈。

丁宽同学,一名顽皮多动,被疑似有“性格缺陷”的孩子。他古怪的行为常闹得班级无法正常上课,以至一些家长联名要求学校劝他退学。宋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们不歧视不孤立丁宽,给予了他极大的耐心,并研究了很多心理教育案例,注意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进行疏导和渗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使这个所谓的“问题儿童”神奇地改变了,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接纳,让他融入了班级的大家庭。

宋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身处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氛围中。

宋老师知道,选择了教育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但“奉献”的真正内涵和滋味却是需要有过亲身经历才能体会深刻的。

2006年5月,宋老师的母亲患了癌症,需要去省肿瘤医院做手术,她请了几天假去医院陪护母亲。人在母亲身边,心却牵挂着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每天都通过电话和短信询问班级的情况,与家长和孩子们保持沟通。术后的母亲又陆续在哈尔滨做了十三次化疗和放疗,由于惦记着学生,宋老师只好频繁往返于哈尔滨与大庆两个城市之间。她白天完成学校里的工作,晚上坐火车去哈尔滨陪护母亲,次日清晨又赶早班火车返回学校上课,有时还要在火车上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有列车员被感动了,时常送上一杯热乎乎的开水,每每这时,她的心也跟着温暖了,母病的烦扰也即刻就被冲淡了。

2007年9月,刚刚送走了一批毕业生的宋老师又同时接手了两个班:一个是一年级新生班,一个是五年级毕业班。入学和毕业,这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宋老师深深地理解这工作的责任也感到了压力。

当时,她的母亲因病重住进了市第四医院。她每天上午在学校上课,中午去医院陪护母亲,下午又要回学校工作。一时间,她忙碌的身影在医院和两个班级间匆匆穿梭,由于分身无术,有时连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儿……晚上,带着一身疲惫的她回到家里,还要常常备两个班的课至深夜。面对同事和朋友的关心,她说:“我不是铁人,辛苦是很辛苦,但是,为了孩子们,我只能这样,也愿意这样。”

为人儿女,病床前要尽孝;为人之母,自己的孩子要照料;为人老师,培育学生也重要。但想把工作与家庭都兼顾好却不容易,虽然作好了心理准备,关键时宁愿舍小家为大家,但还是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有困惑的时候。外表柔弱的她面对这些困难,丝毫没有退却,选择了坚强,勇敢地面对着生活中的风雨。在她困难的时候,学校领导给予她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并委派了吴敏老师去做副班主任,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吴老师协助她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她减轻了很多压力。

从母亲患病到去世的28个月里,宋老师没有丢掉过一节课,也没有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一点点影响。倒是在照顾母亲的日子里,她更加感悟到生命的宝贵,于是她要求自己在有限的健康的时光岁月里,为社会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宋老师的工资不高,却常拿出钱接济困难学生。她一直通过希望工程资助着云南和四川的两名少数民族学生,并利用贫困学生的事例教育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珍惜自己良好的学习条件,懂得关爱与感恩。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也时常用节省的零花钱买来学习用品寄给那两个贫困学生。爱得到了传播。

她爱学生,学生也用爱来反哺她。她带过的孩子只要取得了一点成绩,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把喜讯告诉她,让老师分享喜悦。她经常能接到一些毕业生的问侯----生日祝贺短信,教师节的网上留言,电话,有时还有鲜花……一些考入大学的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找到了工作已经调转的宋老师的联络方式,在遥远他乡不时送来暖暖的问候,并利用假日回来看望她。每每这时,宋老师都会立刻感觉到温暖和幸福,所有的疲倦和烦恼瞬间就一扫而光了。“这是只有做老师才能体验到的幸福,一种独特的奖赏”,她微笑着说。

最让宋老师感动的是家长们的心意。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前,一些毕业生的家长邀请她吃饭,他们说“宋老师,当我们的孩子跟您读书时,我们没有给您送过什么礼物,也没有请您吃过饭,现在我们的孩子都上中学了,要过春节了,我们一起请您吃顿饭吧……”面对家长们的真诚,她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当晚,十几对家长,带着十几个已经读中学的孩子,在一个普通的饭店里围成几桌,聊了很多很多,直近夜半。自那以后,每年的春节前的假期里,都会有一个晚上,那十几对家长,十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宋老师坐在一起,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或孩子缺席。宋老师说:“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我更看重家长和孩子们的这份厚爱,它会永远鼓舞我激励我”。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宋建军悟出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爱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为爱找到一个落脚点,那就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欢愉的学习环境,变“要他们学”为“他们要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老师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宋老师的语文课十分注重三个环节:

一是备课环节。每节课前,她都要花大量时间熟悉教材、查阅资料,充分地考虑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放弃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她坚信有了“台下十年功”,就能做到让学生“快乐学习每一分钟。”

二是教学环节。她的语文课,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形成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她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带着学生在遵循母语的学习规律中,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最终提高语文能力。

三是作业批改环节。她批改作业不是单纯以对错为原则,不以成绩高低为目的。而是找出每个学生错的原因,找准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经验,因材施教。

在别人眼里,普通、简单的小学教学也许是没必要琢磨的,宋老师却深知基础教育奥妙无穷。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来,为了她爱的这个事业,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宋老师爱学习是出了名的。除了日常大量研读教育书籍,还多次利用节假日自费外出学习。2002年她拜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为师,得其亲传,教学水平大有提高。

宋老师不羡慕华衣美食,只醉心于教育教学。生活中她可以省吃俭用,为了有益于工作学习的事却可以一掷千金。2001年,当笔记本电脑还是稀罕物时,她就悄悄地用爱人给她买裘皮大衣的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使得教学工作更加便捷了。至今,笔记本电脑换了好几个,裘皮却一件没有买过。

有播种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重要教育期刊上发表;在全国教学大赛中,执教的《习作指导》荣获全国一等奖;执教的《北京》获黑龙江省小学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她的学生在国内各类作文刊物上发表习作八十余篇;她独撰的专著《宋老师与她的小屁孩儿们》已由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参与国家级教研课题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

面对荣誉,宋老师很低调,她只想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尽职尽责。对于人生,她信奉:做人,正正当当,坦坦荡荡;做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她最喜欢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她说自己的人生信条跟许三多一样的简单:“人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地活。”

她坚信着,也坚持着。祝愿她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能一直坚持,同时也收获着那一份独特的幸福。